Market Hot Topic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銀人壽」)擁有多元化及優質的壽險產品和服務,致力增強香港財富管理發展優勢。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此計劃」),我們品牌的保障型投資相連壽險計劃已成功被納入為此計劃下合資格集體投資計劃的名單,以積極配合此計劃下客戶的不同需要,提供保險保障及多元化投資選項。
什麼是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 此計劃容許合資格的資本投資者透過投資金融資產,來港居住及發展。在符合此計劃相關規定後,投資者及其受養人(即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的子女)便可依法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
誰可以申請此計劃? | 申請人須為以下人士:
|
申請此計劃的資格是什麼? | 申請人須符合以下條件:
|
什麼是獲許投資資產類別? | 申請人/投資者須投資最少2,700萬港元於以下獲許金融資產及/或非住宅房地產,以及向「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投入300萬港元: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情請瀏覽投資推廣署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網站3)
為什麼選擇中銀人壽?
- 卓越品牌 信譽之選
- 中銀人壽在香港於1998年創立,至今已發展為香港最大且領先市場的人壽保險公司之一。股東包括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388」)及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中國銀行(股份代號「3988」)通過上述兩間在香港註冊的子公司經營保險業務,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品牌及信譽超卓。
- 享譽國際 實力雄厚
- 榮獲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授予財政實力評級「A」級,並獲穆迪投資服務確認財務實力評級「A1」級,資產總值近2,000億港元4。作為本地人民幣保險的先驅,我們連續多年保持人民幣保險市場的領導地位。
重要注意事項 / 免責聲明:
- 中銀人壽僅為配合有關客戶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並無責任承辦或協助有關客戶完成其「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有關客戶投保相關保單乃屬個人的保險需要,中銀人壽沒有明示或暗示成功投保該保單即等同有關客戶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必然成功獲批,有關客戶亦不可據此基礎而投保相關保單。有關客戶需承擔即使其「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被拒,該保單(如獲成功批核)仍然生效。
- 本文章所載的內容及資訊由香港入境事務處網頁 (https://www.immd.gov.hk/hkt/services/visas/newcies.html) 及投資推廣署網頁(https://www.newcies.gov.hk/zh-hk/index.html) 提供,中銀人壽並不會就該些內容及資訊的可靠性、準確性、完整性與及時性及 / 或因而引致的損失或損害負上任何責任及 / 或作出任何保證或陳述。
- 本文章所載的內容及所提供的資料及/或意見並不構成,亦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如對本文章所載的內容有任何查詢,請自行安排合資格之法律顧問或相關獨立專業顧問作合適諮詢。
- 本文章所載的內容及所提供的資料及/或意見並不代表中銀人壽的立場。中銀人壽對此並不承擔任何責任。
- 本文章所載的內容及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應被視為要約、招攬或推薦購買任何中銀人壽產品或服務或其他投資產品。投資涉及風險,您不應只單憑本文章所載的內容及資訊而作出投資決定。如有需要,應尋求獨立專業意見。作出任何決定前,應作出獨立判斷及諮詢相關獨立專業顧問。
上述有關產品資料及其內容只在香港以內發佈,瀏覽此等資料之人士須確保對自己有約束力的法律或自己所屬的司法管轄區允許自己瀏覽此等資料。此資料並不能詮釋為中銀人壽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且僅供參考之用。如在香港以外之任何司法管轄區的法律下提供或出售任何中銀人壽保險產品屬於違法,中銀人壽不會在該司法管轄區提供或出售該保險產品。就以上資料提及的主題作出任何決定前,應自行尋求專業顧問的獨立意見。中銀人壽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亦不會承擔因資料不確或不全,或任何人士使用或依賴或該等內容而引致損失的任何法律責任。
註:
1. 阿富汗、古巴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民不包括在內
2. 有關淨資產規定、投資規定和投資管理規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投資推廣署網站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規則》
3. https://www.newcies.gov.hk/zh-hk/index.html
4. 截於2022年12月數據。
大眾環保意識不斷提升,自然會對商界推動環保等可持續發展議題有一定期望。就保險業實際情況而言,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產品,除可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外,亦可藉著各種與ESG(即環境、社會及管治)相關的投資及管理工具,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企業將ESG融入營運 與社會創雙贏
- 企業在實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同時,也會逐漸發現其做法實際上有利於業務的長遠發展。在現今民眾大多希望透過消費活動發揮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用行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趨勢下,企業把ESG及可持續發展的元素融入策略和營運中,不但可為業務和社會創造共贏,同時也能贏得消費者的讚賞。因此,客戶在考慮投保時,也會傾向優先選擇並支持積極投資於潔淨能源、環保、社會價值等針對可持續產業和發展的保險公司,而不會只著眼於保費或理賠金額。由此可見消費者的選擇,變相支持企業投資可持續產業,齊來為地球做公益。
即使近期股巿異常波動,但消費者對於具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金融保險產品的需求,似乎並沒有減退。早前特區政府推出的綠色債券吸引大批巿民購買,錄得1.2倍超額認購,最終發行量提高至港幣200億元,說明產品只要具備巿場潛力,即使在逆市一樣能受到投資者追捧。
再者,隨著溫室效應、極端氣候、各種污染、以至新的病毒等接踵而來,令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財產面對更多變數,也相對增加了保險業的業務風險。若保險公司能增加在清潔能源或其他減排科技和產業上的投資,成為可持續產業的背後推手,既可間接令我們生活的城巿變得更為環保宜居,又能減低投保人因健康、極端氣候或環境因素而要作出大額索償的機會,為客戶和業務創造雙贏。
- 此外,若遇上大型天然災害,傳統保險產品未必能提供全面保障,甚至令傳統保險公司蒙受巨大損失。2017年吹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颶風「哈維」 (Harvey)就是個很好的商業案例,這場4級颶風是美國歷史上造成最嚴重破壞的自然災害。據美國國家氣象數據中心估算,哈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600億美元。另外,有報導更引述華爾街權威人士的數據,指哈維颶風所導致的最終投保損失可能高達200億美元。
- 當時,市場預料保險公司將因颶風捲入巨額賠償,保險公司股價普遍受到衝擊,因此令不少企業開始注資更多ESG投資項目以分散風險。傳統金融投資及保險公司亦趁機推出更多圍繞減少污染及浪費、不損後代福祉、減少對鄰近區域的負擔、共同保護共有資源等三大可持續發展方針的ESG投資產品。
減碳框架下研保險產品 一石二鳥
市面除現有的可持續發展投資項目,包括保險、債券、基金以及一些以ESG為主題的股票掛鈎結構性產品之外,亦湧現零碳排放概念的創新產品。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上提到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表示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令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向全面綠色轉型。
未來,保險業界可在「十四五」規劃減排減碳的框架下,多研發具備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金融保險產品,既能照顧客戶的投資需要,亦可推動綠色產業的長足發展,可謂一石二鳥,共同為本港的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作出貢獻。
商業機構固然可盡力提升相關投資及發展,而非牟利團體在政策制訂上亦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組織可透過不同渠道向政府提供可行建議。在政策與民意相輔相成下,可增加保險公司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信心,從而逐步降低資產組合的碳足跡,邁向零碳目標。
人人都希望安享晚年,有不少人為此窮大半生之力積極儲蓄,好讓自己無後顧之憂。「積穀防饑」的傳統智慧至今仍然適用,我們的確需要「好天斬埋落雨柴」,提前為退休做好準備。特別在人均壽命普遍延長的前提下,人們很難估計能否在退休前儲備足夠「銀彈」以安享天年,這無形中促使一些接近退休年齡的人考慮延長工作年期,或購買各種投資產品為退休作好準備。
根據人力資源顧問美世諮詢(Mercer)對全球四十三個退休金體系的評估,香港退休制度的可持續性在全球排行第21位,位列中游,但在針對制度的設計能否提供足夠福利一項,則只居第31位,反映現時制度暫未能提供長遠而足夠的保障。
本港人口逐漸老化
- 隨着時代進步,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以往被視為不治之症的頑疾,如今已可透過新藥物和醫療方案治療;再加上人們更注重健康和養生,使人均壽命持續延長。政府統計處於2021年11月發表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本港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男性從1986年的74.1歲增加至82.9歲,而女性亦由79.4歲增至88歲,再次說明了香港人為甚麽更需要關注退休後因長壽而要面對的各種問題, 這也同時帶出了策劃保險和理財在我們籌備退休和頤養天年方面的重要性。
- 要能安享長壽而愜意的退休生活,就必須設法在理財上開源節流、量入為出,以應付預算之外的日常生活和醫療開支。除退休、醫療及人壽保障外,亦有退休人士將總資產的若干百分比投入股票市場,冀透過股價上升獲利或派息增加收入。參照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建議,高風險回報資產所佔比例不應超過總投資的一半,而坊間一般是用100減去年齡,以計算建議投資於股市的比例。須注意的是,股票市場走勢主要受經濟、行業週期以及公司業績波動影響,充滿變數;以過去五十二週的港股為例,普遍被視為安全的藍籌股均走弱,恒指更累跌接近40%。加上近年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局勢變幻莫測,上市公司派發股息時亦採取更為審慎的態度,進一步削弱股票作為理財工具的吸引力,證明了依靠股價升幅作為退休儲備有一定風險,尤其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退休人士來說,未必理想。
- 環球通脹升溫令生活成本有增無減,本港樓價高企加劇置業負擔,令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在應付必需開支後所剩無幾,這令依靠子女供養的長者有機會面對「家用」縮水的情況。在人口老化的大環境下,退休人口與勞動人口的比例進一步失衡,加上勞動人口同時需要為更長的退休生活做凖備,難以為父母提供充裕的財政支持。故退休後的財務和生活安排還是要靠自己早作規劃。
自行計算退休開支簡而清
綜觀以上情況,想要頤養天年的話,退休生活確要「計」清「計」楚。大家不妨先瞭解一下退休後的每月開支,再將之乘以360,得出退休後三十年的總開支 (留意此方法未計算通脹);再對比包括現金、強積金、保險等資產總值,即可得出自己退休所需要的財政預算。此外,公眾也可使用積金局提供的「退休策劃計算機」,為自己及早預算退休所需的開支總額。
「計」完便要規「劃」。要盡早籌劃退休保障,除了強積金之外,近年大熱的年金計劃,也為退休人士提供了新的選擇。美世諮詢研究報告亦發現,香港市民對現時退休保障計劃的信心指數位居亞洲地區榜首,全球亦排第四,帶動自願強積金供款的上升趨勢。
此外,銀行及金融機構推出各種理財和退休保障計劃,大家可按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市場上其實還有不少保險及理財產品的月供計劃,讓客戶可因應開支先作出預算,同時毋須預繳大額保費之餘,也減輕了退休前的財務負擔。
近年保險公司更針對壯年市場推出「延期年金計劃」,除人壽保障外,亦會於特定年齡後向客戶每月派發保證年金入息,集保險與資產增值於一身。還有儲蓄與保險功能兼備的「儲蓄保險計劃」和政府近期推出的「ESG綠色債券」等,由於前者多由具實力的銀行及金融機構推出,後者則由政府支持,兩者皆屬相對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讓大家在及早規劃自己的退休儲備時更為靈活。
市場瞬息萬變,特別在疫情之下,企業都懂得及時應變以規避風險並確保營運正常。因為這在用以釐清工作順序管理,被稱之為「艾森豪矩陣」(Eisenhower Matrix)的工作管理術中,是屬於「緊急而重要」的事項。但事實上有很多漸進式的變化,像氣候暖化這個課題,儘管影響異常深遠,部份企業卻仍然將其放入「重要但不緊急」的類別。
保險業在減碳上的多重角色
- 幸好在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後,政府和商界開始一起推動碳中和,特別是新冠疫情給了世界一個重大警號:環境保護、簡約生活、公共衞生等問題確實是環環相扣,讓大家意識到再不行動的話,氣候暖化便會難以逆轉。近年,這趨勢也影響到企業開始對ESG更加重視,隨之帶動ESG相關項目備受追捧。Bloomberg於一月底發表文章,預測至2025年,全球與ESG相關的資產將突破50萬億美元,而2022年底將達到41萬億美元,未來ESG的發展可謂銳不可擋。
- 香港特區政府亦在新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要在2050年實現香港碳中和,需努力在2035年先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並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香港現時已有超過90隻證監會認可基金,涵蓋ESG、可持續能源、氣候變化、水資源等主題,以滿足投資者涉獵更多與ESG相關的各種投資機會。
-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及人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加上極端氣候頻繁出現,巿場漸漸吹起環保節約風,客戶講求健康環保生活,大眾亦期望企業能履行社會責任。無論是在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以至對外投資等範疇,均注入ESG元素。以保險業為例,近年便有保險公司推出「綠色保險」關聯產品,除切合市場需求外,亦可藉著各種與ESG相關的衍生投資及管理工具,全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 除了產品之外,保險業還可以從營運、客戶服務、資產管理、承保等多角度協助全球減碳。例如,保險公司可運用保費進行投資,也可以利用其資產管理者的角色發揮社會影響力,例如積極聚焦於清潔能源或其他減排科技和產業上,利用投資行動來支持減碳。作為承保人,保險公司還可成為減碳推動者。多家大型海上保險公司便於去年年底加入支持《波賽頓原則》,將承保與全球航運業的碳排放連結起來,以倡導全面綠化海運,進一步邁向ESG願景。我們相信未來保險業在ESG以至減碳方面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科技和創新是ESG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例如電子化作業便有助減少紙張應用;在家工作、減少通勤與外地出差,亦有助減低交通工具的碳排放;而企業善用節能伺服器與電腦設備,並在辦公室和工作上著手實行環保節能的措施;在炎夏時盡量保持冷氣溫度在攝氏25度等,都有助香港達到減碳的目標。據環境局2022最新發表的數據顯示,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下降10%,數據亦在持續改善中,可見只要肯採取行動並投放資源,任何企業及團體都能為減低碳排放和促進ESG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智能手機普及令大家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方便。以往部分需要配合個人電腦或輔助工具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現在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再配搭適當的應用程式就可以輕易完成,大大提升效率之餘,也令生活更多選擇、更加豐富。
營運及服務新面貌由數碼轉型開始
- 近年保險行業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巿場發展,亦更加關注數碼轉型的需要,例如許多保險公司會透過流動手機應用程式,使客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了解自己保單的狀況,包括保費、附加費用以至投資分佈等,都可透過手機一覽無遺,大大簡化客戶管理資產的途徑,也節省了大量時間。
- 近年保險公司更進一步藉著智能手機各種輔助功能,為客户提供創新的增值服務,例如有保險公司與智能手環或運動手表品牌合作,推出健康管理應用程式,將用戶運動所花的時間、步數以及卡路里等轉化成積分,用戶可按照自己所賺取的分數兌換各種禮品、購物優惠券、醫健服務以至進行慈善捐贈等,為原有刻板的運動添加更多動力與趣味。這類具備強大誘因的應用程式近年亦備受用戶追捧。例如去年有健康程式推出市場,在未有任何廣告宣傳下,單靠口耳相傳已錄得超過兩萬多註冊用戶,反應遠超預期,用戶對這種健康程式的需求也可見一斑。而在新冠疫情持續的情況下,一個提供社交功能的應用程式將有助大眾分享與健康有關的各種生活資訊。另外,也有保險同業透過手機計步功能為投保者提供額外保費優惠,步數累積愈多則折扣愈多。客戶可藉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之餘,更可賺取保費折扣優惠。
- 近年保險行業在數碼轉型上進行了不少改革。就以保險中介人進行客戶諮詢為例,在客戶保險建議方面,有不少保險中介人已由傳統的紙本建議書陸續採用電子版本。至於在網站功能上,企業也嘗試將網站加入更多實用功能,當中包括客戶理賠、表格下載、線上客戶服務查詢等。除有助加快處理客戶諮詢、投資及理賠的速度外,亦能節省人手並有助減低人為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為保險公司的網站發展和客戶服務帶來新面貌。
- 總括而言,數碼轉型乃大勢所趨。藉著提升科技應用及數碼培訓,將有助加強企業的服務及競爭力。尤其在疫情期間,就更需要資訊科技的配合以減低人與人接觸所帶來的傳播風險。我們深信數碼轉型將有助企業突破固有窠臼,兼且能破舊立新,為提升保險行業的服務質素和營運效益方面均帶來新契機。
社會及時代不斷發展,人們對保險的認識只會有增無減。加上在醫療技術的持續進步下,人均壽命逐漸增長,這亦間接使人口老化問題成為各界首要應付目標。究竟我們在追求長命的同時,又應該怎樣為自己帶來更健康生活?並為同儕以至家人帶來更豐盛及更有意義的未來?
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
- 經濟增長,科技進步,間接帶動醫學技術不斷改良。巿民普遍生活質素改善,經濟及社會穩定,亦使愈來愈多人得以享受天年。不過,近年本港出生率持續下降,亦間接導致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人口推算,隨著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逐漸踏入老年,預期未來本港人口將持續高齡化,65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推算,由2019年的132萬上升至2039年的252萬,長者人口有超過250萬的情況將維持多年。另外,老年撫養率亦預計由2019年的每10名勞動人口撫養2.65名長者,升至五十年後每10名勞動人口撫養7.12長者的情况,情況無疑使人關注。
- 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除了大大加重本地及鄰近醫療系統的負擔外,亦令不少人開始關注自身養老及退休生活的保障。早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強積金計劃,為一眾打工仔提供基本的退休保障作儲蓄 。而近年亦大力推廣「年金」計劃為步入人生晚年的長者提供多一項選擇。年金是一種長期保險產品,目的是幫助投保人把資金轉化為穩定現金收入。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繳付保費,其後可即時或於指定年期或年齡開始,分期獲得保險公司派發的年金收入,直至合約訂明的時期。年金是一種長期保險產品,目的是幫助投保人把資金轉化為穩定現金收入,以解決退休後的需要。
-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大灣區發展,故亦有不少退休人仕開始考慮大灣區作為安享晚年的據點之一。最近就有保險公司與澳門的企業合作,嘗試在大灣區推出集養老、住宿及醫療保健的一站式「保險+康養」項目,讓退休人士可以在住宿之餘,亦可以享受全方位醫療護理,完全針對香港及大灣區人口老化並已進入「高齡社會」的狀况和市場需求而設。
- 要安享晚年,就必須預先作好充足準備應付未來需求。我們深信,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渴掘井。愈早為退休生活作好預備,就有愈多時間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退休計劃。盼望各位能盡早下定決心,為自己的未來邁開重要的一步!
隨著經濟不斷增長,企業需要不斷找尋新發展方向以便開闢新的蹊徑及服務,尤其在經濟起伏的環境下,業界更需要創新思維以維持暢順運作。即使近年保險業發展蓬勃暢旺,從業員亦需要積極拓展多元業務以維持業界的穩健發展。其中,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近年成為保險業其中一項炙手可熱的議題,而保險業界亦積極投放資源以回應巿場的需求,從而建設一個更綠化、更和諧美好的社會。
ESG的未來發展
- 無可否認,近年新冠疫情嚴重打擊全球行業發展,尤其對初創企業及中小企經營者而言,所受到的影響就更為明顯:本地生產總值下降,而行業由企業融資、到公司管理、以至業務往來等,在疫情影響下有不少管理層的決策,難免顯得較為保守及諸多掣肘。為了提升初創及保險業的靈活性,整個行業難免會加強注重對ESG的推動與發展。例如在開發新保險產品及推動新概念時,必須要顧及有關產品會否對環境造成影響;另外,在進行客戶服務時,也需要兼顧多元化及配合企業社會責任等。對於消費者而言,能夠在購買保險產品的同時亦能夠照顧環保及企業社群的需要,絕對是一舉兩得。
- 事實上,ESG近年發展方興未艾,為了提升銀行業及保險業界的競爭力,並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及加強對弱勢社群的支援。目前有不少金融企業及保險公司開始加強對ESG項目的發展,有部分保險公司亦會在開發新概念及產品時,同時要顧及相關產品會否對環境及企業發展造成各種影響。另外,亦有部分保險公司會將部分產品的收益撥入環保或慈善基金,甚至在進行客戶服務或勞工關係的工作時,也需要顧及多元化以配合企業社會責任等。這些都是重視ESG發展的保險公司需要注意的重要元素。
- 除了涉及環保與慈善兩大領域外,亦有部分注重ESG的保險公司會將重點注入初創企業項目。早前世界綠色組織就推出全港首個涵蓋ESG初創企業項目,目的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那些希望在產品、服務以至投資項目有相近理念的投資者與初創公司能夠互相配。中銀人壽近年亦有透過參與類似ESG活動將企業使命及核心價值灌注在相關投資項目之中,ESG概念將有助業界提升整體行業服務質素及及正面形象。事實上,隨著香港的經濟逐漸回復,失業率亦有所下調。只要疫情進一步緩和,本港經濟相信將會進一步上升。ESG將會成為各大小保險公司積極拓展的項目,消費者在購買保險前,不妨先留意有哪家保險公司有重視發展ESG項目才作出購買決定。這樣,才能在享受保障之餘,同時可成為ESG的新一代推動者。
今期我們則從投保人士的角度出發,看看消費者應如何選擇自願醫保計劃。畢竟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漸嚴重,加上疫情持續令本港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巿民對各類醫療保險產品的需求也更加殷切。而「自願醫保計劃」是近年由政府大力推動的一項嶄新醫療政策措施,以規範個人理賠住院的保險產品。消費者可因應自身需要自由參與有關計劃,藉此減輕部份醫療開支,以紓緩本港公共醫療系統的負荷。
選擇醫保的幾點考慮
- 無疑,巿場上提供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險公司有如星羅棋布,當中不乏以扣稅優惠及低廉保費作招徠。身為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自願醫保產品?此外,若消費者本身已購買醫療保險,又應否將其轉為自願醫保? 一般而言,消費者在投保前必須先評估自身的醫療保障需要,即醫療保險是否足夠應付未來預期的醫療開支,同時亦不妨預先比較一下不同保險計劃下所提供的保障項目內容。假若消費者本身已購買了醫療保險,就需要計算保障額是否足夠支付各類型手術及住院開支等。萬一發覺保額不足以應付未來醫療開支的增長,就可能需要考慮增加額外醫療保障。
- 其次,醫保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消費者亦不能忽視售後服務的重要性。現時傳統保險中介人的服務質素固然成為投保者參考的重要指標,然而隨著金融科技的普及,亦有愈來愈多消費者會透過不同渠道購買醫保,包括網上平臺、手機應用程式等。消費者在落實選購個別產品時最好先瞭解售後服務及理賠的過程及時間,同時善用消費者的冷靜期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最後,假如消費者本身已購買了傳統醫保,目前正在考慮應否「轉會」自願醫保產品時,不妨先比較一下原有產品與自願醫保的保障範圍與價錢,以至售後服務等因素。畢竟傳統醫保和自願醫保的價錢及保障範圍各有千秋,消費者最好因應自己的經濟能力及實際需要才作最後決定。當然,購買自願醫保可享有稅務優惠,亦是吸引消費者投保的另一重要誘因。
總括而言,自願醫保與傳統醫保各具特色。最重要是消費者在投保前最好先自行貨比三家,同時清楚瞭解每種產品的保障範圍、收費及服務條款等;這樣,才能因應個人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保產品。
醫療保險產品發展迅速,近年已成為個人及商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個別企業更視之為重要的員工福利之一。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下,加上近年人們對公私營醫療系統的需求增加,巿民對醫療保險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事實上,在特區政府「自願醫保」的政策帶動下,業界亦願意積極作出配合,持續為有關產品進行推廣與教育工作。作為升斗巿民,我們又應該怎樣作出配合及調整,以配合未來在醫療保險方面的變化?
為何要自掏腰包買自願醫保?
- 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本港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2歲及88.1歲,並且持續穩步增加。巿民平均壽命愈長,亦代表對醫療系統的需求和負荷也將與日俱增。因此,醫療及住院保險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為了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經過多年的諮詢與研究,本港於2019年4月起全面推行自願醫保計劃。
- 在自願醫保計劃的框架底下,無論受保人的健康狀況如何,均保證可續保至100歲,兼且不設「終身保障限額」。同時,承保範圍亦擴大至涵蓋未知的投保前已有病症和日間手術(www.vhis.gov.hk/tc/about_us/scheme.html)。最重要的,就是可就保費申請稅務扣除。正所謂「未雨綢繆」,這計劃無疑可為身為納稅人的投保人士減輕自願醫保的供款負擔。
或許有部份人認為:「既然僱主已有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自己又何須額外花錢購買自願醫保呢?」事實上,在自願醫保計劃推出前,相信已有不少打工仔正在享用由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不過,在經濟和業務環境時有改變的前提下,公司亦難以擔保可長期為僱員提供醫療保險福利。若打工一族只靠僱主所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在面對轉工、裁員、失業的情況下,便會失去相關保障;又或者因為年紀漸大,保險公司有機會因應個別投保者的健康狀況而增加墊底費等額外開支。綜觀上述各點,為個人醫健需要著想,及早購買自願醫保才是較為周全的做法。一方面可在住院時享有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費用補助,同時亦可減低公營醫院的壓力。這樣,不論對個人或是整個香港醫療系統來說都是雙贏!
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完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人均壽命也隨之提高。儘管醫療技術的進步確實提高了不少危疾的診斷率和治癒率,但在癌症、心臟病或者中風等疾病的面前,一旦患病,不僅可能影響個人收入及家庭正常運作,昂貴的醫療費用也會為整個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1的數據,1983年香港癌症新增病例為1.49萬人,到2016年飆升至3.15萬人,增長超過一倍。2016年癌症更奪取大概1.4萬人的性命。數據更指出,香港每4名男性或每5名女性中便有1位可能於一生中(75歲前)患癌。危疾離我們的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遠。當不幸真的找上您或您的家人時,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所發揮的功用,可能會比您想像中的大。
危疾保險能保障甚麼?
緩解醫療費用的壓力
- 現今醫學昌明,治療疾病的方法日新月異 若果不幸患病 治療期間所需要的特殊藥物和療程費用高昂,一般家庭未必能夠承擔起全部費用。即使您選擇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也有可能要自費一些特殊藥物,例如標靶藥。危疾保險在受保人經醫生確診患上保障範圍內的疾病後,保險公司會根據保單條款支付一筆相應額度的賠償金額,有助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讓患者安心對抗病魔。
危疾保險全保障,健康無憂護航人生
- 危疾保險不能保證我們不生病,但面對不確定的將來,我們可做的便是防範於未然。現今社會大多市民普遍都會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當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大都處於疾病的初期。所以,坊間有些保險公司的危疾保險除了保障嚴重疾病,如癌症、中風及心臟病,亦會保障一些非嚴重疾病,好像原位癌,早期癌症及冶療冠心病的小型介入手術(俗稱「通波仔」)等。
網上投保
除了醫療技術進步,創新科技亦日漸廣泛應用於投保危疾保險及索償,投保危疾保險已經不再需要傳統的面見方式或填寫紙張表格,坊間某些保險公司提供一站式電子平台,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投保危疾保險,以至網上繳交保費及處理保單,如不幸需要索償,客戶亦可透過網上處理及提交理賠。
在生活中,明天和不幸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讓自己清楚地瞭解到自身的健康狀況,防範於未然。除此之外,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也能讓您在面對不測時免於手足無措。
1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ttp://www3.ha.org.hk/cancereg/tc/dataNstat.html)
人人都希望在退休後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安享晚年。根據貝萊德《2018年環球投資者取向調查》1顯示,78%的香港受訪者表示,已開始為退休作儲蓄準備,比例較世界其他地區高,並有信心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目標。為鼓勵市民及早為退休做好健康及財務規劃,政府已於2019年4月1日正式推出自願醫保計劃、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的扣稅措施。正當人人都講年金,您又知道幾多?
一、瞭解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善用扣稅額
延期年金設有累積期,投保人可選擇一筆過或分期繳付保費,讓資金在累積期內積存生息及繼續投資,待一段時期後(例如退休時)才開始領取年金收入。這類年金較適合在職人士,讓投保人在年輕時以分期方式累積資金,並在退休時把資金轉化為穩定年金收入,以供退休生活之用。凡獲保險業監管局認證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納稅人可就其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申請稅務扣除,換言之,假如您是香港納稅人而又有投保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您便可就其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申請稅務扣減,助您提早為退休生活累積財富。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扣稅參考例子:
婚姻狀況 | 單身 | ||||||||||||||||||||||||||||
---|---|---|---|---|---|---|---|---|---|---|---|---|---|---|---|---|---|---|---|---|---|---|---|---|---|---|---|---|---|
每月入息 | 60,000元 (每年收入720,000元) | ||||||||||||||||||||||||||||
應課稅入息 (A) | 已扣除MPF強制性供款 (上限$1,500) 後的每月淨入息 $58,500 x 12 = 702,000 | ||||||||||||||||||||||||||||
免稅額*(B) | 基本免稅額 (2018/19課稅年度為$132,000) | ||||||||||||||||||||||||||||
原本應繳稅款 (A) — (B) 以2018/19課稅年度稅率計算 | 應課稅入息實額:$570,000
| ||||||||||||||||||||||||||||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年度保費 (C) | 60,000元 | ||||||||||||||||||||||||||||
新應繳稅款 (A) — (B) 以2018/19課稅年度稅率計算 | 投保合資格延期年金後應課稅入息實額:$510,000
| ||||||||||||||||||||||||||||
每年可節省稅款 | $78,900 — $68,700 = 10,200元 |
資料來源:「錢家有道」網頁:https://www.thechinfamily.hk/web/tc/managing-your-money/qdap-tvc/tax-savings.html
*以上例子只作參考。免稅額及稅率按每人情況有所不同,如有疑問,閣下必須向稅務局或專業稅務顧問諮詢。個人可節省的稅款額需視乎納稅人收入、所享有的扣除額及免稅額、以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或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金額等多個因素而定。
二、合資格延期年金計劃如何幫助實現理想退休計劃?
為退休建立一個持續的現金流
- 如投保人在年輕時已投保延期年金計劃,資金不斷在計劃中積存生息。退休時,投保人便可於計劃中收取穩定年金收入,用作支援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支。
享有一個有保障的未來
- 除了為自己退休時的開支作好準備,亦應照顧摰愛的需要。坊間的延期年金計劃一般包括人壽保障,於保單生效期間,若受保人不幸身故,就能獲得相應的身故賠償,投保人於投保前應細閱相關條款及細則。
除了以上的計劃特點外,以下幾點也是大家在投保延期年金計劃時所常見的問題,助你解除對延期年金計劃的疑慮。
- 投保「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已繳保費的稅項扣除是甚麼?
- 合資格的納稅人士有機會可享稅務扣除優惠,「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的保費和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上限為合共每人每課稅年度60,000港元。
- 即期年金與延期年金有不同?
- 與延期年金不同的是:即期年金沒有累積期,投保人一次過繳付保費後,隨即每月領取年金收入。例如,保單生效後第一個月結日起每月發送年金入息。
- 如以預繳方式繳付保費,可攤分多年扣稅嗎?
- 預繳保費的保單之每年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的稅務扣減跟年繳保費一樣,根據該保單年度應繳付的年繳保費。
- 例子: 保單生效日: 2019年4月1日;
- 預繳保費總額: 285,718港元 (其年繳保費: 60,000港元);
- 於2019/2020課稅年度內(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已繳交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 60,000港元 (即年繳保費金額);
- 而「保費支付證明」將會提供該課稅年度內已繳交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的金額。
- 是否每人只可以買一份延期年金計劃?
- 不是,坊間有很多延期年金產品容許投保人投保多份延期年金產品,不過,可申請稅務扣除的總額以每人每課稅年度60,000港元為上限。
選擇合適的合資格延期年金計劃,讓你的退休生活有備無患,享受由您定義的理想退休生活!
中銀人壽延期年金計劃 (終身)
中銀人壽延期年金計劃 (固定年期)
1資料來源:貝萊德《2018年環球投資者取向調查》(https://www.blackrock.com/hk/zh/insights/investor-pulse)